父親給女兒的9點建議,竟驚動了教育部,并上了人民日報!

一位大學教授,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,寫了一封信!父親在信里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,涵蓋了道德、專業、知識、戀愛方方面面。
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,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,《人民日報》也轉發薦讀。甚至有網友建議: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。

這位父親叫吳輝,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。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,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。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: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,快30歲時才考研,后來還讀了博士,直到成為大學老師。
記者電話連線上吳輝,這會兒女兒已經回到昆明讀書,他自己也已經開學,這兩天忙著給學生講課。
吳輝告訴記者,他是去年2、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。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,他慢慢積累、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,最后在高考前成文,高考結束后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。
女兒的反應沒有諸位家長那么激動,“她……沒什么反應。”吳輝解釋說,這是因為女兒性格太內向,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。也正是因為女兒這種性格,他才選擇了用這種含蓄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。
事后,吳輝發現女兒把家書在QQ上和同學分享,同學還夸她爸爸寫得好。看來女兒還是覺得老爸寫得挺不錯的。
一年的大學生活后,女兒已經不是對大學一無所知的新生,變化不小。一來是女兒的學習態度比高中積極多了。吳輝說,女兒高考考得不算好,高考后的暑假,他建議女兒可以考慮出國或者考研,但都被她一口回絕。
但現在,女兒主動復習起雅思,還打算考取英語中級口譯證書。更讓吳輝驚訝的是,她主動參加了志愿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,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。這兩個角色都需要和陌生人面對面交往,對女兒內向的性格是很大的挑戰和鍛煉。
總的來說,作為一個家長,他對女兒大一的表現還是相當滿意的。
今年暑假,女兒和他討論了讀研、出國等話題,所以吳輝計劃再寫一篇關于大學生畢業后就業、考研等選擇的分析。
那么吳輝寫給女兒的那封信,究竟是什么內容呢?很多家長看完了都說:說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說又說不好的話……

寶貝,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。襁褓中咿呀學語,庭院里蹣跚學步,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不知不覺你已長大,轉眼你就上大學了。按理說,18 歲就是成年人,我本不該有什么擔心。只是你自從出生以來,從來沒有離開過家,我總擔心你在外面照顧不好自己。你說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學,我理解,也支持。外面海闊天空,你可以任意飛翔。
你很討厭說教,但在你外出求學之際,我仍要唆幾句。對你未必有效,對我卻是安慰。
關于道德
-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,善良不能僅存于內心-
做一個有道德的人,這個說法并不新鮮,我主要是想說怎么做的問題。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,善良不能僅存于內心。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,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。當時你和君姐都說,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。我問你們,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?你們說是,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。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,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,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。
現在想來,根本不必。一件好事,不存私利,有何擔心,怕啥議論?生活中有很多小事,只要信手拈來,就是一種善行。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,不要吝嗇。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,變得更加美好。爸爸受過別人的恩惠,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