婦女要調經究竟應怎樣補才好呢?其實,應視體質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藥膳食用,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的食療方如下:
1.黑木耳紅棗茶:黑木耳30克,紅棗20枚,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。每日1次,連服。功能補中益氣,養血止血。主治氣虛型月經出血過多。
2.濃茶紅糖飲:茶葉、紅糖各適量。煮濃茶一碗,去渣,放紅糖溶化后飲。每日一次。功能清熱、調經。主治月經先期量多。
3.山楂紅糖飲:生山楂肉50克,紅糖40克。山楂水煎去渣,沖入紅糖,熱飲。非妊娠者多服幾次,經血亦可自下。功能活血調經,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。
4.茴香酒:小茴香、青皮各15克,黃酒250克,將小茴香、青皮洗凈,入酒內浸泡3天,即可飲用。每次15-30克,每日2次,如不耐酒者,可以醋代之。功能疏肝理氣。主治經期先期先后不定、經色正常、無塊行而不暢、乳房及小腹脹痛等癥。
5.山楂紅花酒:山楂30克,紅花15克,白酒250克,將上藥入酒中浸泡1周。每次45~30克,每日2次,視酒量大小,不醉為度。功能活血化瘀。主治經來量少、紫黑有塊、腹痛、血塊排出后痛減。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涼。
6.百合麗蓮芙蓉:芙蓉專門針對女性體質,選用覆盆子的補腎益氣之功,配以“補血之佳品”阿膠及具有滋陰補血、延緩衰老的桑葚,可以用于治療腎氣不足,氣血虛弱,補氣、養血雙管齊下。此外,酸棗具有養心安神、改善睡眠的作用,代代花可以理氣寬中解郁。所有配料配合使用,可以幫扶調理女性生理周期之后的腎氣不足及氣血虛弱,改善女性生理周期后經常出現的面色萎黃。眩暈。心悸。失眠。脈虛細等癥狀,有效緩解經期綜合癥,為下一次月經做準備;同時具有潤膚養顏的功效,結合女性月經后七天荷爾蒙分泌情況,加速身體各器官血液循環和廢物代謝,改善血紅細胞的新陳代謝,加強真皮細胞的保水功能,達到良好的美體塑形、水潤肌膚的效果。
婦女進補的基本原則是滋陰養血。雖然引起的原因多種多樣,但最常見的還是氣血虧虛,陰血不足,故經病進補法當以滋陰養血為主。
月經先期
指月經每月提前6~7天以上來潮,甚至每月行經2次,又稱為“月經超前”。氣血虛弱者常見血量多而色淡紅、質清稀,精神疲倦,氣短心悸,小腹有空墜感,面色無華,舌質淡,脈弱無力。宜在冬令雙補氣血,可于立冬后用烏骨雞1只,當歸、黃芪、茯苓各9g,將雞洗凈,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,放砂鍋內煮爛熟、去藥渣。調味后食肉喝湯,分2次服完。月經前每天1劑,每個月經周期服3~5劑。
月經后期
指月經周期經常錯后6~7天以上來潮,甚至每隔40~50天行經1次,又稱為“月經錯后”。血虛者常見月經延后,量少色淡,小腹空痛,體弱乏力,面色蒼白,頭暈乏力,心悸少寐,筋骨酸痛,皮膚干枯,舌淡苔少,脈細無力。宜在冬令補血調經,可用羊肉500g,黃芪、黨參、當歸各25g,生姜50g。將羊肉、生姜洗凈切塊,藥物用布包好,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。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時,去藥渣,調味服食。冬季每逢月經后,每天1次,連服3~5天。
月經過多
指月經量多,過期不止。氣虛者常見經色淡紅、經質清稀,小腹空墜,神疲乏力,面色無光,心悸怔忡,氣短懶言,舌淡紅,苔薄白,脈軟弱無力。宜用補氣攝血,健脾寧心。可用老母雞1只,黃芪10g,艾葉15g,將老母雞洗凈,切塊,同黃芪、艾葉(布包)清蒸或煮湯,分2~3次食用。冬季每逢月經期,連服2~3劑。
月經過少
指月經量少,1~2日即凈,或點滴即止,經色淡紅,面色無華,皮膚干糙,頭暈目眩,心悸不寐,小腹空痛,手足不溫,舌淡,脈虛細,多屬血虛型。宜補氣養血以養沖任,可用雞血藤9~15g(干品),大棗10枚,瘦豬肉200g,燉服。冬季在每次月經前,連服5天,每天1劑。
友情提示: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相關信息,西寧軍區空軍機關婦科醫院特別開設醫生免費在線咨詢服務,由婦科醫生在線為您解答相關疾病問題,根據病情提供最專業治療方案,并為您的隱私保密。如需幫助,您可以點擊,與醫生在線交流。 免費咨詢熱線:028-86648088。
上一篇:月經不調,提防小病釀大禍!
下一篇:月經不調 青睞她?